




所属分类概要描述: 新闻动态
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但维保人员为什么越来越少,终于有人说出原因了!

发布时间 : 2023-08-21
我国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但维保人员却面临较大缺口。记者采访发现,行业流动性大、老师傅稀缺是电梯维保行业用工面临的困境,高强度、低回报导致维保人员流失,愿意从事该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对此,国家相关部门正出台政策规范市场;专家建议提升对一线电梯维保人员的待遇和保障。
近日,北京一超市电动扶梯发生惊险一幕,一名顾客掉进电梯内部,下半身被卡住不能动弹,消防救援人员联合电梯维修人员,经过破拆部分电梯部件成功将顾客救出。
作为居民“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交通工具,电梯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2021年全国电梯保有量达879.98万台。与此同时,维系电梯安全运转的维保人员却面临几十万人的缺口。电梯维保从业者为何一直缺人?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不分昼夜,24小时待命
2月16日上午9时,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一栋办公楼的电梯间内,80后电梯维保员汪小扁和他的90后搭档金华与往常一样正在进行日常保养工作。电梯机房的主机柜和操控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开关以及各种指示灯。
“电梯是机电一体的特种设备,每台电梯有上万个零部件,维保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电气知识,还得认真仔细,哪怕掉落一个小石子都可能会导致电梯出现故障。”汪小扁打开工具箱,扳手、老虎钳、万用表、卷尺等塞得满满当当,光螺丝刀就有6把不同的尺寸。
一一检查过机房的曳引机钢丝绳张力、各个轴承是否有异响、限速器等设备,俩人又将电梯降到合适位置,用机械锁打开电梯门进入狭窄幽暗的井道和底坑工作。维保工作不仅是技术活,还要进行扫灰、爬高等体力劳动。从业5年来,每天爬三四十层楼对汪小扁来说是家常便饭,有设在楼顶的电梯机房,还需要通过爬垂直的天井才能到达,“感觉腿都在发抖”。
按照相关规定,像这样的日常保养每15日要进行一次。通常来说,日常保养和急修值班各有班次分工。然而,由于人手不足,汪小扁和金华也要负责所在区域的急修任务。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急修人员都24小时待命,半夜爬起来接任务是常有的事。”金华说,接到电梯发生困人等故障的报告后,维保人员应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实施救助。为了防止堵车耽搁时间,他一般都是骑电动自行车穿梭于单身宿舍和维保现场。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年纪大了就不适合在一线维保了,只能做技术支持。公司也在不断招新,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脏苦累,还没有休息,有的干一两个月就走了。”汪小扁说。
高风险低回报,人员在流失
“电梯工这个职业一直都是缺人状态。”一位广东的电梯从业者表示,这行人员流失的多半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在一些维保公司,好多新人半路出道就要被安排再带新人。
记者在招聘网站上搜索电梯维保人员职位发现,全国不少地区均有招聘。有些还打出急招、招学徒的字样。记者拨打其中一家维保公司电话咨询,对方表示:“没有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也不要紧,我们负责培训。”
电梯维保行业为何总在招人?
江苏常州人王文已从业近20年,如今,退居二线的他在四川成都一家电梯制造企业的维保团队从事技术管理。他认为,很多人不愿意干主要是因为薪资待遇和劳累程度不成正比。“除了一线城市,各地工资待遇差不多,普遍在五六千元左右,也有少数技术支持或管理人员月薪过万元,维保是电梯行业里工资最低的工种。”王文说。
汪小扁所在的维保站点站长胡程鹏透露,基层维保人员待遇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利润太薄,近年来电梯维保市场持续恶意竞争,一些维保企业通过压低维保费用来抢占市场。
“一台十层的厢式电梯正常的月维保费用是600元,但一些维修公司可以将价格压到150元左右,有的物业公司为了省钱就会选择报价低的维保公司。”胡程鹏表示,按常规来算,每名工人月均维保电梯大概在30台,而打价格战的公司月均维保超70台,难以保障维保质量,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多位受访从业者表示,维保工作不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要面临用户的投诉、不理解。尽管已经尽最快速度处理故障,用户还是会觉得太慢,常常抱怨电梯为什么总坏。“干这行得脾气好,有耐心。”王文说。
规范市场,提升维保人员待遇
“有很多年轻人理解不了这个行业,这一行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从安徽安庆老家来到合肥的汪小扁还想继续在电梯维保行业深耕,在他看来,这是一门技术工种,是手艺活儿。与此同时,他也希望行业乱象能得到整治,市场更加规范,维保人员的待遇得到提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去年印发的《电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要引导电梯维保行业健康发展,形成优质优价的维保市场,促进电梯维保质量水平提升。
2022年11月,深圳发布新规,电梯维保单位发生现场维保数量一人超过30台/月或按需维保数量一人超过60台/月的,所在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启动专项监督检查。
2022年12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就鼓励推广应用“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电梯安全保险模式等公开征求意见。
此外,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布“按需维保”相关条例以来,多地推进改革试点,采取“物联网+维保”等新模式。
例如,上海通过远程传感装置,将电梯维保从原本每15天一次的例行维保,转变为“全天候监测+针对性维保”,提高维保效率,减轻维保人员工作强度。
成都将电梯维保人员纳入成都市电梯困人应急服务平台之中,建立电梯维保人员信息库名单,不仅可以增强电梯维保人员的身份认同感,也可以督促从业人员自我约束,形成能力证明,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研究员曹荣建议,一方面,要提升一线电梯维保人员工资待遇和加强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应探索电梯维护人员的晋升方式,建立适合该行业的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技能等级的提升,有效增强维保人员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此外,对于一线电梯维保人员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对这一群体,尤其是年轻的一线人员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我国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但维保人员却面临较大缺口。记者采访发现,行业流动性大、老师傅稀缺是电梯维保行业用工面临的困境,高强度、低回报导致维保人员流失,愿意从事该行业的人越来越少。对此,国家相关部门正出台政策规范市场;专家建议提升对一线电梯维保人员的待遇和保障。
近日,北京一超市电动扶梯发生惊险一幕,一名顾客掉进电梯内部,下半身被卡住不能动弹,消防救援人员联合电梯维修人员,经过破拆部分电梯部件成功将顾客救出。
作为居民“出门第一步,回家最后一程”的交通工具,电梯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电梯保有量不断增长,2021年全国电梯保有量达879.98万台。与此同时,维系电梯安全运转的维保人员却面临几十万人的缺口。电梯维保从业者为何一直缺人?记者就此展开采访。
不分昼夜,24小时待命
2月16日上午9时,在位于安徽省合肥市蜀山区一栋办公楼的电梯间内,80后电梯维保员汪小扁和他的90后搭档金华与往常一样正在进行日常保养工作。电梯机房的主机柜和操控板上布满了密密麻麻的线路、开关以及各种指示灯。
“电梯是机电一体的特种设备,每台电梯有上万个零部件,维保人员要掌握一定的电气知识,还得认真仔细,哪怕掉落一个小石子都可能会导致电梯出现故障。”汪小扁打开工具箱,扳手、老虎钳、万用表、卷尺等塞得满满当当,光螺丝刀就有6把不同的尺寸。
一一检查过机房的曳引机钢丝绳张力、各个轴承是否有异响、限速器等设备,俩人又将电梯降到合适位置,用机械锁打开电梯门进入狭窄幽暗的井道和底坑工作。维保工作不仅是技术活,还要进行扫灰、爬高等体力劳动。从业5年来,每天爬三四十层楼对汪小扁来说是家常便饭,有设在楼顶的电梯机房,还需要通过爬垂直的天井才能到达,“感觉腿都在发抖”。
按照相关规定,像这样的日常保养每15日要进行一次。通常来说,日常保养和急修值班各有班次分工。然而,由于人手不足,汪小扁和金华也要负责所在区域的急修任务。
“无论是刮风下雨还是节假日,急修人员都24小时待命,半夜爬起来接任务是常有的事。”金华说,接到电梯发生困人等故障的报告后,维保人员应在30分钟内到达现场实施救助。为了防止堵车耽搁时间,他一般都是骑电动自行车穿梭于单身宿舍和维保现场。
“由于工作性质特殊,年纪大了就不适合在一线维保了,只能做技术支持。公司也在不断招新,但是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干这行,脏苦累,还没有休息,有的干一两个月就走了。”汪小扁说。
高风险低回报,人员在流失
“电梯工这个职业一直都是缺人状态。”一位广东的电梯从业者表示,这行人员流失的多半是有经验的老师傅,在一些维保公司,好多新人半路出道就要被安排再带新人。
记者在招聘网站上搜索电梯维保人员职位发现,全国不少地区均有招聘。有些还打出急招、招学徒的字样。记者拨打其中一家维保公司电话咨询,对方表示:“没有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也不要紧,我们负责培训。”
电梯维保行业为何总在招人?
江苏常州人王文已从业近20年,如今,退居二线的他在四川成都一家电梯制造企业的维保团队从事技术管理。他认为,很多人不愿意干主要是因为薪资待遇和劳累程度不成正比。“除了一线城市,各地工资待遇差不多,普遍在五六千元左右,也有少数技术支持或管理人员月薪过万元,维保是电梯行业里工资最低的工种。”王文说。
汪小扁所在的维保站点站长胡程鹏透露,基层维保人员待遇上不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利润太薄,近年来电梯维保市场持续恶意竞争,一些维保企业通过压低维保费用来抢占市场。
“一台十层的厢式电梯正常的月维保费用是600元,但一些维修公司可以将价格压到150元左右,有的物业公司为了省钱就会选择报价低的维保公司。”胡程鹏表示,按常规来算,每名工人月均维保电梯大概在30台,而打价格战的公司月均维保超70台,难以保障维保质量,甚至带来安全隐患。
多位受访从业者表示,维保工作不仅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还要面临用户的投诉、不理解。尽管已经尽最快速度处理故障,用户还是会觉得太慢,常常抱怨电梯为什么总坏。“干这行得脾气好,有耐心。”王文说。
规范市场,提升维保人员待遇
“有很多年轻人理解不了这个行业,这一行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尊重。”从安徽安庆老家来到合肥的汪小扁还想继续在电梯维保行业深耕,在他看来,这是一门技术工种,是手艺活儿。与此同时,他也希望行业乱象能得到整治,市场更加规范,维保人员的待遇得到提升。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去年印发的《电梯质量安全提升行动方案》提出,要引导电梯维保行业健康发展,形成优质优价的维保市场,促进电梯维保质量水平提升。
2022年11月,深圳发布新规,电梯维保单位发生现场维保数量一人超过30台/月或按需维保数量一人超过60台/月的,所在辖区市场监管部门应当启动专项监督检查。
2022年12月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还就鼓励推广应用“保险+服务”“电梯养老保险”等电梯安全保险模式等公开征求意见。
此外,自国家市场监管总局颁布“按需维保”相关条例以来,多地推进改革试点,采取“物联网+维保”等新模式。
例如,上海通过远程传感装置,将电梯维保从原本每15天一次的例行维保,转变为“全天候监测+针对性维保”,提高维保效率,减轻维保人员工作强度。
成都将电梯维保人员纳入成都市电梯困人应急服务平台之中,建立电梯维保人员信息库名单,不仅可以增强电梯维保人员的身份认同感,也可以督促从业人员自我约束,形成能力证明,促进行业良性发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劳动关系与工会研究院研究员曹荣建议,一方面,要提升一线电梯维保人员工资待遇和加强安全保障,另一方面,应探索电梯维护人员的晋升方式,建立适合该行业的技能培训体系,通过技能等级的提升,有效增强维保人员在劳动力市场的议价能力。此外,对于一线电梯维保人员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企业和相关部门要对这一群体,尤其是年轻的一线人员给予更多关注和关怀。
河南桐柏:电梯“惊魂”,紧急出动...

发布时间 : 2023-08-19
宾馆电梯突故障,民警紧急速救援,当你乘坐电梯时却遭遇电梯突发故障,你一定会感到惊恐。此时,最希望有人刹那间伸出援手排除故障将电梯打开……这不,8月16日晚桐柏公安民警快速反应,及时将困在电梯里的6名群众救出,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当晚22时许,桐柏县公安局毛集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称在毛集镇湖山村某宾馆由于电梯发生故障,有6名乘客(一名男同志,三名妇女,外加两名儿童)被困在电梯里,请求帮助救援。
接报后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该宾馆电梯突发故障,导致6名乘坐电梯下楼的顾客被困在三楼和四楼之间的位置。
为了安抚被困人员情绪,民警隔着电梯向被困人员表明身份,不停喊话安慰,并提醒被困的成年人注意照顾好儿童。同时立即联系毛集镇供电所值班人员和电梯维修养护人员,前来检查线路及查看电梯故障,配合救援开展。由于电梯被停留在三楼和四楼之间,无法进行破拆,经民警多方问询,从该宾馆负责人处找到了电梯专用钥匙,在电梯维修养护人员的配合下成功将电梯门打开,快速将困在电梯内的6名人员予以救出。
被困人员终于脱离危险,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不住地向民警和其他救援人员致谢。
警方提示:
遇到电梯故障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拨打电话求救,如果没有信号,可以按电梯里的报警按钮,或者对摄像头招手求救,耐心等待救援,遭遇电梯紧急坠落事故时,应迅速将每一层楼的按键快速按下,如电梯的制动系统恢复正常,会在某一层停下此时应立即逃出。
宾馆电梯突故障,民警紧急速救援,当你乘坐电梯时却遭遇电梯突发故障,你一定会感到惊恐。此时,最希望有人刹那间伸出援手排除故障将电梯打开……这不,8月16日晚桐柏公安民警快速反应,及时将困在电梯里的6名群众救出,避免了不良后果的发生。
当晚22时许,桐柏县公安局毛集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求助,称在毛集镇湖山村某宾馆由于电梯发生故障,有6名乘客(一名男同志,三名妇女,外加两名儿童)被困在电梯里,请求帮助救援。
接报后值班民警迅速赶到现场,经了解该宾馆电梯突发故障,导致6名乘坐电梯下楼的顾客被困在三楼和四楼之间的位置。
为了安抚被困人员情绪,民警隔着电梯向被困人员表明身份,不停喊话安慰,并提醒被困的成年人注意照顾好儿童。同时立即联系毛集镇供电所值班人员和电梯维修养护人员,前来检查线路及查看电梯故障,配合救援开展。由于电梯被停留在三楼和四楼之间,无法进行破拆,经民警多方问询,从该宾馆负责人处找到了电梯专用钥匙,在电梯维修养护人员的配合下成功将电梯门打开,快速将困在电梯内的6名人员予以救出。
被困人员终于脱离危险,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不住地向民警和其他救援人员致谢。
警方提示:
遇到电梯故障时,要保持冷静,不要惊慌,拨打电话求救,如果没有信号,可以按电梯里的报警按钮,或者对摄像头招手求救,耐心等待救援,遭遇电梯紧急坠落事故时,应迅速将每一层楼的按键快速按下,如电梯的制动系统恢复正常,会在某一层停下此时应立即逃出。
架空层上装电梯?居民质疑不安全!实际情况如何?

发布时间 : 2023-08-18
“我们小区电梯加装项目建在架空层上,底下没有任何支撑,加装的电梯是否会是‘脆脆梯’?”近日,家住浙江青田鹤城街道金鹤苑小区的罗先生向我们反映他对自家小区电梯加装项目的担忧。
架空层上装电梯?
居民质疑不安全!
实际情况如何?
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
▼
地下车库上加装电梯
居民忧心忡忡
在金鹤苑小区,记者看到4单元楼梯前的路面上已经规划好了电梯基地,边上架起了木板为后期地基浇筑做准备。在地基一旁是地下室的天窗,整个电梯的地基位于道路与花坛之间。
“如果这里是实地的话,加装电梯完全没有问题,但地基下面是地下车库,下面没有支撑物,电梯建设中还要用水泥浇筑,重量不轻,会不会导致地面下陷?”居民罗先生指着刚规划好的地基担忧道。
罗先生表示,同小区已有两部电梯投入使用,刚开始以为建好后会有一定的加固措施,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加固,内心十分担忧。
对于在地下室上方安装电梯,除罗先生外,也有不少居民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表示担心。“地下室是空心层,电梯如果是只装一边,重量应该还能承受,现在两边都要装,就让人担忧是否能承受这个重量。”家住金鹤苑的居民吴先生说。
多方协调
确保工程安全性
考虑到群众顾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以来,金鹤苑共申请安装5台电梯,目前已有2台投入使用,未出现安全问题。
针对居民提出的安全顾虑,社区也第一时间向各有关单位进行了咨询。“经过沟通,我们和相关部门包括县建设局、设计公司、施工方等代表一起到现场实地查看具体情况,希望给业主一个满意、合理的回复。”鹤城街道鸣山社区党委书记叶晓媚说。
第二天,在经过现场实地查看后,有关部门组织设计公司、施工单位等代表与居民代表面对面交流,为居民答疑解惑,并表示后续将持续跟进确保工程安全。
“我们小区电梯加装项目建在架空层上,底下没有任何支撑,加装的电梯是否会是‘脆脆梯’?”近日,家住浙江青田鹤城街道金鹤苑小区的罗先生向我们反映他对自家小区电梯加装项目的担忧。
架空层上装电梯?
居民质疑不安全!
实际情况如何?
跟着小编一起去看看
▼
地下车库上加装电梯
居民忧心忡忡
在金鹤苑小区,记者看到4单元楼梯前的路面上已经规划好了电梯基地,边上架起了木板为后期地基浇筑做准备。在地基一旁是地下室的天窗,整个电梯的地基位于道路与花坛之间。
“如果这里是实地的话,加装电梯完全没有问题,但地基下面是地下车库,下面没有支撑物,电梯建设中还要用水泥浇筑,重量不轻,会不会导致地面下陷?”居民罗先生指着刚规划好的地基担忧道。
罗先生表示,同小区已有两部电梯投入使用,刚开始以为建好后会有一定的加固措施,但直到现在也没有任何加固,内心十分担忧。
对于在地下室上方安装电梯,除罗先生外,也有不少居民对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表示担心。“地下室是空心层,电梯如果是只装一边,重量应该还能承受,现在两边都要装,就让人担忧是否能承受这个重量。”家住金鹤苑的居民吴先生说。
多方协调
确保工程安全性
考虑到群众顾虑,记者第一时间联系了社区工作人员了解相关情况。社区工作人员介绍,自老旧小区加装电梯以来,金鹤苑共申请安装5台电梯,目前已有2台投入使用,未出现安全问题。
针对居民提出的安全顾虑,社区也第一时间向各有关单位进行了咨询。“经过沟通,我们和相关部门包括县建设局、设计公司、施工方等代表一起到现场实地查看具体情况,希望给业主一个满意、合理的回复。”鹤城街道鸣山社区党委书记叶晓媚说。
第二天,在经过现场实地查看后,有关部门组织设计公司、施工单位等代表与居民代表面对面交流,为居民答疑解惑,并表示后续将持续跟进确保工程安全。